更好的公益慈善需要结伴前行。2019年10月,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高校公益基地”,实施“助学就业、创新创业、结伴前行”三大计划,并以“结伴前行计划”为抓手,以“结伴前行中心”为品牌运作主体,不断邀请新高校加入、发展幼小初高成为“结伴前行 友好学校”的同时,推动头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与大学生结伴前行,共同“以所学、做深耕,研发高质量公益项目,并着重结合幼小初高实施”,有益升学就业创业的同时,启蒙公益的未来人。
做好公益慈善只有捐赠是不够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赋能,是捐赠以外的重要课题。研究和推进项目的高质量发展与自我造血,需深入了解相关课题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在各细分领域探索的前沿进展、熟悉“慈善募资”“社会企业”“社会组织”等模式的理论与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一队一策,因校制宜,精准助力。为此,“结伴前行计划”推出“爱心对半分可持续发展赋能包”,聚焦衔接资源助力该课题,并悉选高校端优秀长期项目团队入库培育,以各类品牌主题项目赋能团队,与公益的未来人结伴前行、共同探索各团队项目的自我造血与可持续发展。
经我校内部推荐,高校、人社、基金会相关专家遴选,本期共有29个团队进入“高校公益基地项目孵化库”,特此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23年11月4日-2023年11月12日。如有异议,请联系0513-85012195。
序号 | 长期团队/项目名称 | 所属学院/单位 |
1 | 文学院“七彩课堂”团队 | 文学院 |
2 | 童“性”守护儿童性安全教育志愿服务团 |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
3 | “乐学课堂”团队 | 理学院 |
4 | 筑爱助残,“语”爱“童”行团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 | “言慈计划”慈善文化宣讲团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6 | 新业态群体子女“益路童行”服务团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7 | “启智护心,筑梦未来”扶苗计划心理帮扶实践团 | 教育科学学院 |
8 | “情系村小爱心助教”团队 | 教育科学学院 |
9 | “经典永流传 双语润童心”志愿服务 | 外国语学院 |
10 | “生动一小时”微志愿服务团 | 生命科学学院 |
11 | “无障碍出行”助残志愿服务小分队 | 机械工程学院 |
12 | “信息蓝”科普志愿服务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3 | 电亮we来——科技志愿社区行 | 电气工程学院 |
14 | 巧漾志愿服务团 | 纺织服装学院 |
15 | “守护银龄”志愿服务团 | 纺织服装学院 |
16 | 爱立方志愿服务团 | 医学院(护理学院) |
17 | 南通大学昌荣红色实践团队 | 医学院(护理学院) |
18 | 江海心悦健康公益中心团队 | 公共卫生学院 |
19 | 溯绿创菁环保志愿服务宣讲团 | 公共卫生学院 |
20 | “阳光体育,健康同行”志愿服务团 | 体育科学学院 |
21 | “艺术携手童行”团队 | 艺术学院(建筑学院) |
22 | 长江微笑工作室 | 地理科学学院 |
23 | “药”蕴初心研究生实践团 | 药学院 |
24 | “青芯智愿”助力科教兴国 | 张謇学院 |
25 | 江海青年救援队 | 杏林学院 |
26 | “暖冬计划”冬衣募捐活动 | 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 |
27 | “及人之老”结对助老志愿服务 | 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 |
28 | “异”口“同”声——莫文隋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计划 | 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 |
29 | “双碳有我 绿创未来”——能源科普服务项目 | 行知之约青年实践成长社 |
公示期结束后,将予以发放“结伴前行·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研究奖学金”,并以此为契机推进与团市委、省委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相关街道/社区等的“阵地专项、产品专项、人才专项”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结伴前行公益慈善研究·高校端优秀团队”“结伴前行·苏疆结伴奖”等荣誉证书也将结合陆续开展的各类活动发放。与此同时,“结伴前行中心”还将与各团队及相关学院/有关部门一起,不断丰富和完善开展实践所需的工具包(如:项目介绍、宣传推送、推荐函/倡议书、团队队旗、社会实践介绍信、项目证书、奖学金银行卡等公益文创产品、筹款实践活动、日常交流会、年度相关会议等),以便利团队项目的品牌塑造与可持续发展探索。
四年来,“结伴前行计划”以青年发展、公益慈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等主题不断衔接细分领域资源、助力高校公益未来人的发展。在学校、校友会、省人社厅、省科协、省委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省广电等各方支持下,已经在高校端培育出了“明明白白餐饮管理”“懒主人互联网科技”等在本科阶段就实现捐赠反哺的创业项目、以及“芸窗悉选研究与实验发展”“结伴共芸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结伴前行文化交流中心”等专注为各高校团队不断筹款的社会企业与社会组织。希望各长期团队的同学们在未来的实践探索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迭代优化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设计思路、项目执行方案、项目筹款方案等),共同致力“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助力更多师弟师妹的升学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