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得特别清楚,我终于弄懂这个公式了!谢谢江苏的哥哥姐姐!”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开展的“七彩假期”线下支教活动中,一位维吾尔族学生在课后留言说到。暑假期间,这支由12个民族、15个专业学子组成的团中央全国重点团队,跨越新疆、青海、贵州、云南等8省13市,以“理论+科技+教育+文化”为笔,在边疆村寨、牧区草原、社区课堂、非遗工坊深情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新篇章。
今年暑假,校团委紧密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精心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3万余名本硕博学子怀揣青春理想,奔赴祖国广袤大地,深入基层一线。他们聚焦理论宣讲、中华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促进、科技创新推广、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以青春之我、奋斗之姿,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强化组织保障,完善机制激发实践活力。校团委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推进,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立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实践活动开展。建立校院两级指导机制,校领导带队赴如皋市、崇川区等地看望慰问实践师生,实地调研指导工作;修订、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实务手册》,细化安全保障、成果转化等全流程管理规范;举办社会实践策划大赛,通过项目设计、专家评审等方式优化团队方案,激发创新思维。
聚焦时代主题,强化思想引领铸魂育人。引导各实践团队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情社情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实践活动。“铁军红迹青年说”实践团、“戎光汇星火”社会实践小分队等走进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学习、口述史采集、红色文化深度调研,感悟精神伟力;“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械”手同心“桥”见未来民族团结实践团等深入民族地区,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青年学生和各族群众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向阳花”志愿服务团、“智悦同行”小分队等深入儿童福利院、社区,开展主题鲜明、贴近群众的宣讲活动,特别是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主题,讲述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深化专业赋能,实践历练增长真才实学。校团委持续强化社会实践与学科专业、学生成长的协同联动,鼓励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激发创新活力。医学专业学生聚焦基层健康,组建本硕博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科普脑卒中防控知识志愿服务,对村民和村医进行分层宣教;理工科专业学生走进城乡企业,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开展深度调研与技术帮扶;体育专业学生将科学健身指导、特色体育项目推广及体质监测送到乡村,提升村民健康素养,助力乡村体育文化振兴;艺术专业学生持续举办“童梦花园”营造、“绘中国”美育课堂等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青春护航法援团、垄上助农队、“文物移动‘述’千年实践团”等其他相关学科团队结合专业所长,在文旅融合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应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法律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深耕基层沃土,青春力量助力治理创新。引导青年学子将服务阵地扎根社区一线,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众多团队活跃在社区街道。无障“爱”社会实践团等开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江海青年救援队等提供常态化健康义诊、应急救护技能普及,守护居民健康;“乐学课堂”志愿服务团等精心组织“七彩假期”爱心暑托班,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提供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和暖心陪伴;“绿色方舟”环保实践团等积极投入社区环境美化、垃圾分类宣传督导、社区文化建设等工作,以青春智慧与热情参与解决社区治理“微难题”,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切实推动“青春之志”融入“社区之治”。
服务国家战略,挺膺担当贡献青春智慧。引导青年学子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数赋生态·强村富民”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乡村产业发展调研、电商助农、特色农产品品牌策划、乡村教育现状与需求深度分析,为乡村全面振兴献计出力;区域发展观察团走访企事业单位,探索区域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新路径新模式;“生动一小时”服务团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环保理念宣传,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推动环保行动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获《光明日报》、《扬子晚报》、交汇点新闻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关注报道。未来,校团委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内涵,创新实践模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紧跟党走、拼搏进取,贡献青春力量,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文:罗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