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刘建军受邀为我院师生做题为《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原理与体系》的学术讲座,勉励管院学子从实践调研中出真知。讲座于10号楼模拟法庭举行,由管理学院院长蒋国宏主持,部分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刘建军教授从“读经典”“读历史”“读英语”“读社会”四个阶段为切入点并着重强调了“读社会”之难,以自己在各个阶段的思想与行动的转变由浅入深地阐述“志在乐群”的社会治理观念,以此表明建立社会行动学派的志向。他指出,中国社会普遍存在“非私即公”观念,人们对公共环境缺乏爱护意识,并提出介于私有物权和公共物权中间的“相邻物权”概念和介于家庭劳动和生产劳动中间的“社会劳动”概念,以母亲为自己及乡邻制衣这一社会劳动为例展现了社会劳动对生产资料积累的积极意义。随后,刘教授讲解了中国社会治理的新范式——联动主义,通过对比和各项数据分析讲解了社会治理与社区治理的特质、原理、体系、路径,凭借丰富的知识、阅历积累,刘教授以日常生活为例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将抽象的社会治理理论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活动现场,刘教授与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社会治理主体及扶贫的问题作了风趣细致的解答,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最后,刘教授鼓励在场学生努力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的积极行动者。
蒋国宏院长对刘建军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他希望大家从中汲取智慧,在知行合一中与时俱进,不断探究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把个人成长融入到服务国家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本次活动旨在加深管院学子对社会治理的认识与理解,鼓励他们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对同学们今后步入社会服务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马倩、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