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从这里开始
加入时间:2016-07-04 采录人:系统管理员 点击:415 |
2016年6月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发改委、住建部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而面临机遇的南通如何在城市群中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制定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规划,则是目前摆在面前的突出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也引发了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学生的关注与思考。为获得近年来南通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对城市环境影响的准确信息,调研团成员决定从我市环境保护局开始。 2016年6月30日上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环保·EPIT调研团成员来到南通市环境保护局。在环保局李主任热情接待和耐心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目前我市监测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PM2.5、SO2、NOx、CO、VOCs和NH3。主要污染源仍然是工业。我市机动车对NOx、CO、VOCs贡献率分别是18.46%、48.49%、31.14%。与机动车相关的扬尘对PM2.5的贡献率是20.62%。李主任认为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应从源头进行整治,例如提高中石油、中石化成品油的标准。同时也指出外地渣土车等黄牌车的扬尘对我市环境有严重影响,并且本市对于外地此类车辆无有力的惩罚措施。 李主任肯定了我市08年以后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对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向我们透露,我市环保局目前已做到每小时的大气污染信息实时发布,对于大气污染监测系统已趋完备,但在噪声污染监测发布方面目前仍然薄弱,她表示环保局在将来对此方面将会有所突破。 调研活动最后,李主任指出对于环境污染的防治,一方面是依靠政府部门实时监测和及时治理;另一方面还是依靠我们广大的市民的参与。日常出行,尽量选择公共自行车或者公交车此类绿色出行的方式;行车或者广场舞娱乐时能够自觉地降低声音,减少对他人带来的影响。她希望我们大学生通过此次调研,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宣传出去,影响周围的同学。为南通城市协调发展尽一份力,为实现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 ![]() 时效性过低,感谢你的来稿 |
|
![]() |